成語故事作文集錦七篇
【精選】成語故事作文集錦七篇
在日常學(xué)習(xí)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經(jīng)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,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(dá)意的言語活動。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,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7篇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成語故事作文 篇1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,那么,大家有沒有想過,我們能不能與一本好書交朋友呢?我的回答是能!因?yàn)椋矣X得,沒有書,生活將會變得枯燥乏味,了無生趣。
那么,現(xiàn)在,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好朋友,它就是《成語故事》。
我之所以喜歡這本《成語故事》,是因?yàn)檫@本書幫助過我解決難題。說來話長:有一次,爸爸想要考考我,便問我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。我正暗自煩惱,因?yàn)槟菚r(shí),我對成語不是很精通,驟然間,我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:《成語故事》里會不會有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呢?想到這,我急忙從書櫥里拿出《成語故事》,翻到目錄,終于找到了毛遂自薦的標(biāo)題,于是,我翻到相應(yīng)的頁數(shù),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。過了一會兒,我胸有成竹地走到爸爸面前,將毛遂自薦的意思與由來照著書上所寫,復(fù)述了一遍。話音剛落,爸爸便豎起大拇指,面帶微笑地點(diǎn)點(diǎn)頭說:嗯,答得很好!
就這樣,我迷上了成語,之后,《成語故事》里很多成語的意思與由來,我都略知一二。《成語故事》這本書就像一條船,載著我在成語的海洋里蕩漾;它又像我們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,教我學(xué)成語;它更像一把金鑰匙,替我打開成語世界的大門。
《成語故事》不愧是我的好朋友!
成語故事作文 篇2
明目張膽
唐朝中期,有位大臣名叫韋仁約,字思謙。因“仁約”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矱之名偕音,為了避諱,他就廢名用字,稱韋思謙。他為人剛正,敢于直言。
唐高宗時(shí),韋思謙擔(dān)任監(jiān)察御史,負(fù)責(zé)對各級官吏的政績考察。有一次,他在考察中,了解到中書令褚遂良壓低地價(jià)、強(qiáng)買他人土地一事。雖然褚遂良當(dāng)時(shí)位尊官高,而且深得唐高宗信任,但韋思謙毫不畏懼,仗義執(zhí)言,上書彈劾褚遂良,褚遂良因此被革去中書令的職務(wù),貶為同州刺史。褚遂良因此懷恨在心。
時(shí)隔幾年,褚遂良官復(fù)原職,重新?lián)沃袝睢K寐殭?quán)對韋思謙打擊報(bào)復(fù),把韋思謙貶到外地當(dāng)一個七品小縣官。
大家對韋思謙的遭遇很同情,勸他以后要圓滑世故一些,不要再得罪權(quán)貴了。但是,韋思謙態(tài)度堅(jiān)決地說:“大丈夫要敢于直言,敢作敢為,遇到損害國家、危害百姓的事,就決不放過,明目張膽地報(bào)答國家的恩惠。豈能碌碌無為,只圖保全妻子兒女呢!”
【釋讀】明目:睜開眼睛;張膽:放開膽量。形容有膽識,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。后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。
【出處】《晉書·王敦傳》:“今日之事,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,寧忠臣而死,不無賴而生矣。”
成語故事作文 篇3
很久很久以前,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(nóng)夫,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,特別辛苦。
有一天,農(nóng)夫正在地里干活,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,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。它拼命地奔跑,不料一下子撞到農(nóng)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,折斷脖子死了。農(nóng)夫便放下手中的農(nóng)活,走過去撿起死兔子,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(yùn)氣。晚上回到家,農(nóng)夫把死兔交給妻子,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,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。第二天,農(nóng)夫照舊在地里干活,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么專心了。
他干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。聽一聽,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。就這樣,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,該鋤的地沒鋤完,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。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。第三天,農(nóng)夫來到地邊,已完全無心鋤地,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,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。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。后來,農(nóng)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,希望再撿到兔子。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。但農(nóng)田里的苗因?yàn)樗菸恕^r(nóng)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,才能有所收獲,否則終將一無所獲,留下終身遺憾。
成語故事作文 篇4
孫陽,春秋時(shí)秦國人,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,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。因?yàn)閭髡f伯樂是負(fù)責(zé)管理天上馬匹的神,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。
據(jù)說,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(jīng)驗(yàn),編寫成一本《相馬經(jīng)》,在書上,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征,并畫了不少插圖,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。
伯樂有個兒子,智質(zhì)很差,他看了父親的《相馬經(jīng)》,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。他看到《相馬經(jīng)》上說:“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,高腦門,大眼睛,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”,便拿看書,往外走去,想試試自己的眼力。
走了不遠(yuǎn),他看到一只大癩蛤蟆,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:“我找到了匹好馬,和你那本《相馬經(jīng)》上說的差不多,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!”,伯樂看了看兒子手里的大癩蛤蟆,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,幽默地說:“這‘馬’愛跳,沒辦法騎呀!”
成語故事作文 篇5
逐鹿中原
東晉時(shí)期,十六國中后趙的'開國皇帝名叫石勒。
有一天,石勒設(shè)宴招待高麗的使臣,喝酒喝得快醉的時(shí)候,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:“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?”
徐光想了一會兒說:“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,卓越的本領(lǐng)又賽過魏朝的始祖,從三皇五帝以來,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,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!”
“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?你說的也太夸張了點(diǎn)吧!”石勒聽后笑著說,“朕若逢高皇,當(dāng)北面而事之,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。朕遇光武,當(dāng)并驅(qū)于中原,未知鹿死誰手。”意思是說,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,一定做他的部下,聽從他的命令,只是和韓信、彭越爭個高低;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,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,較量較量,未知“鹿死誰手”。
“逐鹿中原”的成語便由此引申而來。后來,人們用“鹿死誰手”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里,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(fù)。
——《晉書·石勒載記下》
【求解驛站】常比喻帝位、政權(quán)。指群雄并起,爭奪天下。逐,追趕;鹿,指所要圍捕的對象;中原,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,是中華民族的發(fā)祥地。現(xiàn)泛指整個中國。
成語故事作文 篇6
妄自尊大
馬援,字文淵,茂陵人。東漢初年,劉秀做了皇帝,稱光武帝。當(dāng)時(shí),政權(quán)雖已建立,但天下尚未統(tǒng)一,各路豪強(qiáng)憑借自己的軍隊(duì),各霸一方,各自為政。在各路豪強(qiáng)中,公孫述最為強(qiáng)大,他在成都稱帝。為此,在隴西一帶稱霸的隗囂,派了馬援去公孫述處探探情況,以商討如何能長期地割據(jù)一方。馬援在隗囂手下,是個很受器重的將才,他接受使命,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。因?yàn)楣珜O述是他的同鄉(xiāng),早年又很熟悉, 所以這次去,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熱情的歡迎和款待,可以好好地?cái)⑷照f故。然而事出意外,公孫述聽說馬援要見他,竟擺出了皇帝的架 勢,自己高踞殿上,派出許多侍衛(wèi)站在階前,要馬援以見帝王之禮去 見他,并且沒說上幾句話就退朝回宮,派人把馬援送回賓館去了。接 著,公孫述又以皇帝的名義,給馬援封官,賜馬援官眼。 對此,馬援當(dāng)然很不愉快,他對手下的人說:“現(xiàn)在天下還在各豪強(qiáng)手中爭奪,還不知道誰勝誰敗公孫述如此大講排場,自以為強(qiáng) 大,有才干的人能留在此與他共同建立功業(yè)嗎?” 馬援回到隗囂處,對隗囂說;“公孫述就好比井底的青眺,看不到天下的廣大,自以為了不起,妄自尊大,我們不如到東方(洛陽)的 光武帝那里去尋找出路。”后來,馬援投靠了光武帝劉秀,在光武帝手下當(dāng)了一位大將,竭盡全力,幫助光武帝統(tǒng)一天下。最后,公孫述被劉秀打敗。
【釋讀】妄:過分地;尊:高貴。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,以為自己了不起,輕視別人。
成語故事作文 篇7
道聽途說
戰(zhàn)國時(shí)期,齊國有一人名曰艾子,有一次,他遇到了一個愛說空話的人。
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向艾子說:“有一戶人家的一只鴨一次下了100個蛋。”
“這不可能!”艾子說。
愛說空話的人說:“是兩只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。”
艾子說:“這也不可能。”
愛說空話的人又說:“大概是3只鴨子吧。”
艾子還是不信。
愛說空話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鴨子的數(shù)目,一直加到10只。
艾子便說:“你把鴨蛋的數(shù)目減少一些不行嗎?”
愛說空話的人說:“那不行!寧增不減。”
這個愛說空話的人又向艾子說:“上個月,天上掉下一塊肉,有10丈寬,10丈長。”
艾子聽了說:“哪有這事,不可能的。”
愛說空話的人又說:“那大概有20丈長吧。”
艾子忍不住問道:“世上哪有10丈長、10丈寬的肉呢?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。掉到什么地方?你見過嗎?你剛才說的鴨子又是哪一家的?”
這個愛說空話的人說:“我是從街上聽來的。”
【出處】先秦·孔子《論語·陽貨》:“道聽而涂(途)說,德之棄也。
【釋讀】道:道路;途:路途。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。泛指沒有根據(jù)的傳聞。